2025年7月25日上午,中国语言学暑期高级讲习班(SICL)开班典礼在嘉兴大学图书馆报告厅隆重举行。本次讲习班由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主办,嘉兴大学文法学院承办,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协办,吸引了全国高校及科研机构近800名学员踊跃报名,最终录取300余名学员。嘉兴大学党委副书记陈立力,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刘钊,浙江省语言学会执行会长、浙江大学文学院副院长真大成教授,复旦大学中文系副主任盛益民教授等出席,嘉兴大学文法学院院长石贤平教授主持开班典礼。

陈立力副书记在致辞中表示,作为红船旁的高校,嘉兴大学始终重视语言学学科建设。她指出,文法学院近年来在方言研究、词汇史研究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果,先后承担7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及近20项省部级课题。陈书记强调,承办此次高规格的讲习班,既是对学校办学实力的肯定,更是推动学科发展的重要契机。她期待学员们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术盛宴,以空杯心态,如饥似渴地汲取各位名师大家的思想精华;以批判精神,大胆提出自己的困惑与见解;以开放胸怀,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同侪深度交流、相互砥砺。

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刘钊作为讲员代表致辞。刘教授对主办方、承办方的精心筹备表示感谢。他指出,本次授课团队由各领域的权威专家组成,课程内容既注重理论深度,又兼顾实践应用。刘教授特别提到,嘉兴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为语言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希望学员们不仅能在课堂上学有所获,也能深入感受当地的语言文化特色。他勉励青年学者要树立学术理想,保持研究热情,为中国语言学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浙江省语言学会执行会长、浙江大学文学院副院长真大成教授在致辞中指出,本次讲习班首次在浙江高校举办,对推动全省语言学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他阐述了讲习班的发展及其在培养语言学人才方面的重要贡献。真教授对学员们提出两点期望:一是要珍惜这次与顶尖学者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虚心求教;二是要从小处着手,扎扎实实做研究,以“尘露之微”的精神积累学术成果。他强调,语言学研究需要持之以恒的坚守,希望学员们能在本次学习中收获知识、收获友谊。

复旦大学中文系副主任盛益民教授代表主办方发言。他系统梳理了讲习班的发展历程:1995年由石锋、丁邦新等学者发起全国暑期语言学研讨班,2002年更名为“全国语言学暑期高级讲习班”,由南开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轮流承办。2024年进入第三发展阶段,更名为“中国语言学暑期高级讲习班”。盛教授特别提到,今年香港理工大学加入主办单位行列,实现了五校联办的新格局。他深情回忆了自己与讲习班的渊源,感谢承办方的辛勤付出,并对全体学员寄予厚望。盛教授强调,讲习班始终坚持“扎根前沿、共享学术、培育新人”的理念,希望学员们能够传承这一优良传统,共同推动中国语言学事业的繁荣发展。
开班典礼结束以后,复旦大学刘钊教授首先开讲,题目是“关于早期文字和字词关系的几个问题”,拉开了讲习班正式学习的序幕。

中国语言学暑期高级讲习班是中国语言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术平台之一。自创办以来,始终坚持公益属性,致力于推动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已成为联结全国语言学研究者的重要纽带,培养了大批优秀语言学人才。2002年起,由南开大力优秀学子参与学习。2025年始,新增举办单位香港理工大学,由四校联办改为五校联办。讲习班课程以“系统性与前沿性结合”为原则,通常分两段授课(每段 10-12 天),涵盖语法学、语音学、历史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语言类型学、心理语言学等多个细分领域。授课教师均为国内外语言学领域权威专家。此外,讲习班还邀请多位专家举办专题讲座。本次讲习班第一阶段主题为“类型与演变”,第二阶段主题为“变异与演变”,邀请了30余位国内外一流学者担任讲员,讲授学科知识,分享前沿发展。本次讲习班的成功举办,必将进一步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为中国语言学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同时也将推动我校语言学科的建设迈向新的台阶。